
童至祥是IBM台灣的首位女性總經理。在IBM工作近30年,她曾經歷IBM的全球變革,並被外派日本接受跨文化洗禮。後來,她轉戰本土企業特力集團,協助進行組織改革與品牌整合。她對於變革管理有什麼心法與觀察?
留著俐落的及肩髮型,童至祥不僅是IBM台灣的首位女性總經理,更是一位以自律和自我領導為核心價值的領導者。在IBM工作27年間,她曾經歷IBM執行長葛斯納(Lou Gerstner)主導的全球變革,並被外派日本接受跨文化洗禮。後來,她選擇從外商轉職至本土企業特力集團,協助企業進行組織改革與品牌整合,留下深遠的影響。
在職涯的每一階段,童至祥都以高度的自我要求面對挑戰。她每天清晨4點起床運動,即使前一晚再晚睡也不曾中斷。「這不只是習慣,而是對自律的實踐。」但她並不止於紀律,還強調「自我對話」與「身心靈平衡」,在轉型的孤獨與艱難中為自己找到方向。「轉型時其實是很孤單又艱鉅的。在這個時候其實會有非常多的自我對話,」童至祥強調。
從IBM汲取的職場養分:自律與變革的啟蒙
11月底的一天清早,人在美國的童至祥穿戴整齊,提早5分鐘出現在預約好的視訊會議上。她言談間誠懇親切,面對每個問題都深思熟慮,展現出多年養成的職場態度。
1981年,童至祥加入台灣IBM。她回憶,1990年代IBM因市場環境惡化面臨重大挑戰,時任執行長葛斯納果斷實行大規模組織調整,包括裁員與結構重組。
童至祥形容這段經歷為「血淋淋的震撼教育」:「IBM過去一直是『終身僱用』的代名詞,然而,這次變革讓我意識到,企業的首要任務是生存,唯有生存下來才能談保護員工與永續經營。」這次變革也讓她深刻認識到領導者的責任。
「其實做一個主管,你真的能保護員工的是,創造讓他成長的環境。」這個經驗讓她對企業的成長與生存,有了一個極度真實的認識。
跨文化領導力的淬鍊:日本外派的啟示
隨著業務表現出色,童至祥曾被派駐日本半年,擔任IBM亞太地區總裁的特助。在這段外派期間,她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事共事,體會到了多元文化下的管理挑戰與機會。
「就好像被一個榔頭敲了一下腦袋,突然頓悟......,出了自己的舒適圈,你會發掘自己,並拓展過去無法企及的視野。」她回憶,在半年內經歷了兩任總裁的文化差異:前一位是美國人,後一位是日本人,管理風格截然不同。她扮演特助的角色給予協助、調和鼎鼐,讓她學會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價值,也培養了更高的跨文化敏銳度。
從IBM到特力:品牌整合與文化重塑的挑戰
結束IBM職涯後,童至祥於2010年加入特力集團,展開職涯新篇章。當時的特力集團剛買下英資「B&Q特力屋」的全部股份,但品牌整合進展緩慢。她肩負的任務,是打破整合的瓶頸,完成品牌再造,「那個時機點,我能夠到一個本土企業,去幫它做轉型,並把品牌建得更好,那可能是我的價值。」
「品牌整合不僅是組織結構的調整,更是一次文化的重塑。」她說。在具體實踐中,她帶領團隊引入ERP系統,統一多品牌的運營流程與數據架構,並重新定位各品牌的市場角色。同時,她也強調人才的重要性,將內部支援部門進行合併,但保留各品牌的前端營運團隊,以兼顧效率與客戶服務,「整合後的組織,既要靈活又要高效。」
轉型、品牌再造從來都不簡單,在特力這樣的本土企業亦如是。曾經有媒體報導,童至祥加入特力時,帶領組織轉型,當時就有老臣問她,「我們都還不太認識妳,請問要我們如何跟隨妳?」
面對轉型的諸多困難,對童至祥來說,重要的是向內探索,從自我領導開始。「如果一個人自己沒有辦法很清楚領導自己的時候,要怎麼去領導別人?」
童至祥規律運動,隨時將自己的身心靈保持在最佳狀態。這也是她身為領導者的重要修煉。「你愈清楚自己是怎麼樣的人、愈能處理自己時,不管碰到多困難的狀況、多困難的人,心中都是清明的。會去思考怎麼與對方溝通、如何去帶領他。」
向外,童至祥也強調,組織轉型時,需要創造一些必要條件,讓轉型得以持續。第一,要讓同仁有危機感, 不變企業無法長存, 改革是必要的。 第二,要有願景及方向, 讓團隊感受到未來的希望, 第三,創造「small wins」(小的勝利)。第四,要在組織內埋下支持轉型的種子和暗樁。 在過程中「溝通」,「溝通」再「溝通」, 了解團隊想法及顧慮, 想辦法解決問題。
舉例來說,在品牌整合的過程中,童至祥和她的團隊就發現當時有4間特力屋的店面坪效不甚理想, 為了提升坪效、並增加品牌整合綜效,他們讓特力屋切出部分的店面讓特力和樂(HOLA)入駐。如此一來,不但讓特力屋的租金壓力下降,也讓HOLA有機會曝光並接觸到新的客源。同時給特力屋一些額外預算, 改裝店面, 讓他更吸引客人。
「像這種合作我叫雙贏、有所謂的綜效。」在轉型的過程中,這樣的「small wins」,更能幫助大家認同。「我們告訴大家,整合並非縮減,而是為了創造更多的機會。」這一策略有效減少了內部阻力,使特力集團的轉型平穩推進。
啟示與未來:從企業到個人影響力的延續
回顧自己的職涯,童至祥最驕傲的不是個人的成就,而是她在企業與團隊中留下的影響。「我最大的成就感,來自於看到團隊成員成長,並能在不同領域中獨當一面。」
她舉例說,特力集團的一位行銷主管,因接受她的建議,勇敢嘗試負責商品業務,後來成功成為事業單位總經理,「領導者的責任,不只是完成工作,更是啟發他人潛力,讓他們突破自己的舒適圈。」
如今退休後,她將重心放在陪伴家人,特別是兩位孫子,並持續以董事身份為企業提供建議。童至祥用職涯實踐證明,真正的領導力源自自律與自我管理,而這份影響力,不僅限於企業,也延續到了個人的生活哲學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