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AI全面爆發,領導者需要什麼樣的AI轉型策略?前Google台灣區董事總經理簡立峰,將在9月13日首度登上領導影響力學院的講台,傳授「當你的員工是AI,所需具備的領導力」課程。在此之前,他接受採訪分享了對於今年這個全球最熱門話題的觀察:身為企業主管,你該怎麼因應?
當AI成為公司裡的得力員工時,領導者的角色和職責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。想像一下,團隊中不僅有熱情洋溢的人類伙伴,還有一群高效、精準、永不知疲倦的AI助手。這不僅僅是技術的飛躍,更是組織文化和團隊合作的革新。
「很多公司的主管,面臨到了生平第一次的人機協同,」前Google台灣區董事總經理、Appier獨立董事簡立峰描述,在新的人機協同時代,領導者需要展現出前瞻性的視野和靈活的應對策略。
首先,建立人機協作的規範至關重要。就像亞馬遜的撿貨倉庫中,人形機器人與人類員工已經是共同完成任務。領導者或主管們需要確保人類員工不會感受到被AI取代的威脅,而是要讓他們體會AI能減輕工作負擔。
同時,隨著AI的廣泛應用,如何確保操作的安全、防範資安風險也成了領導者的必修課。
簡立峰時常在公開場合建議,面對AI科技狂潮,個人要快,中小企業要慢。
「個人的現狀有點尷尬,」簡立峰說,生成式AI最主要是內容生產力的提升,但是軟體進化速度飛快、可供選擇的工具又多,若是動作不快一點,很可能失去個人的國際競爭力。
企業AI轉型的四大層面
生成式AI帶來的變革之一是,解決問題的方式,轉變成以「問問題」來解決,學會提問能力將是關鍵,亦即培養「提問領導力」。
「還要小心你的大腦被外包掉,」簡立峰說,如果今天AI可以自動開車,人們就忘了怎麼開車,身而為人的價值就會愈來愈少,所以在與AI互動時,仍然要保有不變的自我學習能力,有了AI不代表不學習,別讓大腦被外包掉了。
中小企業則要慢,道理是假使連如何藉由AI獲利的商業模式,還沒搞清楚弄明白的話,導入的腳步不妨放慢一點。
「不過現在台灣的大企業要小心,它的國際競爭者可能因為會用AI,而正在消滅它於無形,」簡立峰提醒。
企業AI轉型的策略,主要在四大層面:人才、客戶、營運和培訓,以及產品。而生成式AI之於企業,最能起到作用的是人才面, 亦即員工被賦能,員工的能力有了AI之後得以騰飛,但AI的定位是員工的「副駕駛」(copilot),主導權仍在人才的手中。
更多精采課程內容,請參閱「領導影響力學院」第五期典範課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