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 Pixel
領導影響力學院 領導影響力學院
領導影響力學院
主題專文 主題專文

跨境電商瘋全球,小額免稅是祝福還是禍根?

momo前董事長林啟峰,擔任領導影響力學院第四期典範課程的客座教授。陳之俊攝
momo前董事長林啟峰,擔任領導影響力學院第四期典範課程的客座教授。陳之俊攝

momo前董事長林啟峰,帶領momo從無到有成長為台灣電商龍頭,在5月25日將首度登上領導影響力學院的講台,傳授「從0到100,一鍵打造銷售領導力」的典範課程。如今轉任momo高級顧問的他,觀察到電商的「Next Big Change」,是零售業在未來一年必將面對的新趨勢。

 

當林啟峰一出現,即使不穿西裝,也讓人感受到企業家的氣場。他步履從容,落地窗外綠影婆娑,映襯著踏出的每一步展現自信和力量。

穿透人心,洞察市場的特質,並不因為他在2022年從富邦媒(momo)董事長一職轉任高級顧問,而有絲毫的衰減。這位金融業出身的策略高手,帶領momo進軍電商,儘管經歷了momo百貨公司和藥妝店的慘賠出場,卻也在2021年創下富邦媒股價2190元的新高,成為第一家衝上千元的百貨類股。

在充滿變數與新冠疫情挑戰的2020年,momo的營收表現可謂是驚艷四座。

林啟峰帶領momo屢創高峰 

當年營收直線衝破672億元的歷史高峰,這一數字不僅令業界矚目,更是讓投資者們紛紛竪起大拇指。同一年的稅後純益,更是高達19.43億元, EPS(每股盈餘)更是達到了13.87元的亮眼成績,皆創下了momo的歷史新高。

疫情令宅經濟火爆,momo在2020年底的會員數也成功衝上1004萬,與前一年相比增長了9.5%。而每月不重複訪客數更是驚人,達到了1150萬人次,這些數據在在彰顯了momo強大的吸引力。

身經高低起伏,林啟峰開啟momo的全新篇章,最近在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的領導影響力學院,傳授「從0到100,一鍵打造銷售領導力」的心法,無疑深具說服力。

波濤洶湧的電商行業中,林啟峰如一位航海專家般航行了十餘載,早已將這一行業的風雲變幻深深刻畫在心頭,即便不再負責經營momo,卻始終緊緊把握住這片紅海的每一次脈動。

「跨境電商,無疑是當前去全球化時代的巨大衝擊波,」林啟峰說,他也計畫在領導影響力學院第四期的典範課程中,與學員分享電商行業的「Next Big Change」(下一個重大變革)。

跨境電商瘋全球,小額免稅是祝福還是禍根?
身經高低起伏,林啟峰(左2)開啟momo的全新篇章。領導影響力學院提供

中國出海四小龍:Shein、阿里速賣通、Temu、TikTok 

當提及跨境電商,幾個明星企業正大放異彩:

希音(Shein)以快時尚風格席捲全球,總能迅速抓住年輕人的心,2023年利潤翻倍至20億美元,遠遠超過瑞典服裝巨頭H&M;

Temu,做為大陸拼多多推出的跨境電商平台,從日常用品到家居裝飾,商品種類豐富多樣,價格親民。GMV(成交總額)的快速增長,佐證了海外市場的迅速崛起。

TikTok Shop則是通過短影音內容展示商品,創新了購物體驗;以上3平台加上阿里速賣通,並稱中國大陸「出海四小龍」。

而蝦皮(Shopee)在東南亞獨領風騷,擁有超過50%的市占率。以上這些企業擁有敏銳市場洞察力、強大供應鏈和優秀用戶體驗,改寫了電商新篇章。

「然而,這些平台卻帶著非常多不公平的競爭基礎,」林啟峰話鋒一轉指出,不公平,源於跨境電商「享受」著小額商品進口的免稅政策。

做為跨境電商的「開路先鋒」,小額免稅政策為消費者打開了品嚐世界美食、購買海外潮品的方便之門。只需點點滑手機,就能輕鬆將心儀的外國商品召喚到家中。不可否認,這種消費新體驗給大眾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,也直接惠及了民眾的荷包。

而對電商巨頭們來說,小額免稅則是一記強心針。縱觀亞馬遜(Amazon)、阿里巴巴等平台在近年的發展勢頭,均與此政策息息相關。免稅優惠,助它們輕鬆逾越關稅這道屏障,進軍全球打開銷路。


小額免稅為王,但小包裹也引發紛爭

不過,林啟峰認為,小額免稅卻是在「吃在地零售業者的豆腐」。

跨境電商平台憑藉免稅優勢,售價往往能輕鬆壓過進口國零售業者的定價,無論是在地的商場抑或網購業者,不管是線上線下,都將遭遇「相同產品,跨境電商更便宜」的衝擊,生存受到威脅。

《華爾街日報》引述美國國土安全部消息指出,由於小額免稅的貿易漏洞,令希音(Shein)和Temu等的免稅小包裹入境數量激增。2023年,約有10億個此類包裹,透過這種方式進入美國。

因為美國法律規定,從國外直接郵寄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包裹無需繳納關稅,美國海關也不會嚴格審查。另外一種情況是,跨境電商平台或許先將商品大批次運送到墨西哥,再透過美墨自由貿易協議( FTA),免稅賣到美國。

「它們不用繳關稅,也不用營利綜合所得稅,什麼稅都沒有繳,甚至還可能從中國大陸拿到退稅,」林啟峰預估,光是這些稅率加起來,或多或少可能有5%~8%,於是變成跨境電商平台非常大的競爭利基,並且讓當地從事零售業的通路陷入非常不公平的競爭。

除了對在地零售業的衝擊,政府稅收流失的風險也撲面而來,無疑是衝擊國家財政收入的「時間炸彈」。

再者,監管環節的疏漏也讓政府頭疼不已。在洶湧而來的小包裹潮流面前,海關人手顯得捉襟見肘,尤其是對有毒有害物品的檢查防控,同樣面臨巨大挑戰。

領導者必知:跨境電商紅利與陷阱並存 

「其實台灣也有相關議題,」林啟峰透露,進口至台灣的郵包物品,完稅價格在新台幣2000元以內者,免徵關稅、貨物稅及營業稅,本來有計畫再降,卻遭到很大的阻力,特別是來自消費者的杯葛,他們會因此付出更多錢。政府也擔心一旦降低免稅額,會不會進一步導致國內物價上漲?

或許可以參考澳洲的作法:澳洲網購的免稅額雖然是750美元,但澳洲政府針對年度銷售額達7萬5000元澳洲元(約新台幣153萬元)的境外電商,規定須辦理營業登記,且應申報繳納營業稅。

值得注意的趨勢是,各國的保護意識日益強烈,「免稅額度的法規遲早都會改,只是早改晚改而已,」林啟峰說。

林啟峰提醒,眼下很多台灣業者把商品賣到馬來西亞、泰國等市場,跨境業者在打造核心競爭力的同時,也必須注意背面的風險:「一個國家都會想保護自己的零售業,跨境電商所引起的不公平競爭,我覺得未來一年一定會被拿到檯面上來談。」

【領導影響力學院】CEO進修首選 
投資您的影響力,更多行業趨勢的「Next Big Change」,由典範企業家親身指導,獨家授課內容助您擊破營運痛點。